中風復健|戰勝中風:面對後遺症,迎向復原之路|職能治療|物理治療
中風是一種常見疾病,不僅在十大死因中長期佔據著重要位置,而且終身罹患率高達1/6,也就是說,在6個人中就有1個人會至少罹患一次中風!其中,60-79歲是中風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。
每年約有17,000人因中風而導致日常生活失能。整體而言,中風是導致成人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!中風可能導致的失能包括:肢體功能障礙、日常生活障礙、感覺知覺障礙、認知障礙、情緒變化、語言障礙、吞嚥和呼吸障礙等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。
中風後,當想「張開手拿東西」時,可能面臨兩種情況:
1.手從頭到尾完全沒有動作
2.手有動作,但明明要張手、手卻變緊呈握拳姿勢
這兩種表現看似完全不同,但實際上都是中風後張力異常的表現。
那.....「張力」到底是什麼呢?點開下圖告訴你~
肌肉張力--肌肉放鬆時本身的彈性。
適度的肌肉張力-->幫助維持姿勢,但又有足夠彈性可在空間中移動、作出動作。
(睡著時會自然放鬆,讓身體能夠舒適地休息。)
ex:騎腳踏車時,要有夠高的張力來讓身體保持坐直;但又要有足夠彈性讓腳能夠協調的踩踏板,不會忽快忽慢或踩下去後就繃緊、踏板無法拉回。
ex:吃飯的時候,若張力太高-->手緊繃、沒辦法靈活在碗和嘴巴間移動湯匙、動作忽快忽慢可能濺出;張力太低-->趴在桌上,沒辦法好好坐直、湯匙拿不住。
中風後,大腦裡控制腦到肌肉訊號的區域受損,就可能出現異常的張力,如高張或低張。
高張:肌肉過度緊張無法休息。高張會讓患手屈曲靠近身體,難伸直。
當高張過久,肌肉組織會縮短讓關節難以移動,久了關節會變緊變硬,形
成「攣縮」。
-->中風後會需要常常伸展,維持肌肉長度、關節彈性。
低張:肌肉癱瘓無力,且在別人幫忙移動時感覺不到任何阻力。因為肌肉沒辦法
抗重力,如果沒有好好支撐,肌肉週邊的關節容易脫位、拉傷。
-->中風後需要注意擺位,避免過度拉扯。
(讓患手擺在桌面上/輪椅扶手上,腳在踏板上/踩好在地上。)
參考資料:Stroke Lingo Part 3:Muscle Function Changes After Stroke